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国内敦煌民族史研究述要(2)

    残卷研究》,《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》,北京: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1996年;  ——《回鹘文〈增壹阿〉残卷研究》,《民族语文》1997年第2期;  ——《三叶回鹘文〈中阿〉残叶研究》,《...譬喻谭》、《俱舍论颂注》、《说心性》、《阿毗达磨俱舍论安慧实义疏》、《阿毗达磨顺正理论》、《妙法莲花经玄赞》、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、《阿》、《师事瑜伽》、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(注释本)、《入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5550982.html
  • 导师法语的探索

    p.73。  [12] 印顺导师《佛法概论》,p.179。  [13] 印顺导师《佛在人间》,p.17。  [14] 《增壹阿》卷26,大正2,694a。  [15] 印顺导师《佛法概论》,p....诸行无常。缘起是有情为本的,从缘起相对中,开示了众缘无实的诸法无我。从有情缘起非有的寂灭上,阐明了无为空寂的涅槃寂静。缘起法具体开显了‘三法印’,是即三即一无碍的。缘起以有情为本,所以《阿》特别...

    释印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451762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

    严重时刻,读到了《增壹阿》所说:‘诸佛皆出人间,终不在天上成佛也’。回想到普陀山阅藏时,读到《阿》与各部广《律》,有现实人间的亲切感、真实感,而不是部份大乘那样,表现于信仰与理想之中,而深信...观点,均可见到差异的表达。除时空背景外,造成这种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印顺法师有缘直接阅读四部《阿》,宗喀巴大师只能凭借间接资料(主要是大小乘论书)来理解声闻佛法的内涵。透过对“解脱道”的比较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751764.html
  • 阿罗汉在般若法会的定位──以《大般若经.第四会》为中心

    乾隆大藏经》第十五册。  11. 唐.般若译,《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》,十卷,收录于《大正藏》第八册、《乾隆大藏经》第六十二~六十三册。  (二)非般若经系  12. 东晋.瞿昙僧伽提婆译,《增壹阿...。  18. 北凉.昙无谶译,《菩萨地持》,十卷,收录于《大正藏》第三十册、《乾隆大藏经》第六十七册。  19. 刘宋.求那跋陀罗译,《杂阿》,五十卷,收录于《大正藏》第二册、《乾隆大藏经》...

    王安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251775.html
  • 从《杂阿》第1013经经群看‘善终辅导’

    不善’。[131]  《增壹阿》中提到的‘变悔’有两种涵义。一是恶行后的追悔:譬如波斯匿王后悔杀人的故事。[132] 二是因追悔而生忧愁:如目连为度恶人入地狱,却遭对方忿言相向,令目连后悔不听世尊的...从《杂阿》第1013经经群看‘善终辅导’  释天真  提要  本文以《杂阿》中第1013的新学比丘为探讨对象,针对怕死的新学比丘──这位临终病患──探讨‘善终辅导’。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,以...

    释天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751828.html
  • 智顗的“三谛”思想及其所依经论(2)

    93 例如:《增壹阿》卷28,第10,即说:“色者无常。此无常义即是苦。苦者即无我。无我者即是空也。…”(引见《大正藏》卷2,页702,中。)事实上,四法印是由三法印演变而来的。三法印是:诸行无常...74]   前文说到智顗曾依《璎珞》,建立起折假入空、体假入空、从空入假和中道第一义等四种止观,并分别和藏、通、别、圆等化法四教相匹配。其中属于圆教的中道第一义观,即是现在所讨论的圆顿止观。而它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852381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与现代伦理

    佛教〉等多处,谈到他在读《增壹阿》“诸佛皆出人间,终不在天上成佛”时,所感受到的亲切与真实。[注1]此即印老所谓“立本于根本佛教的淳朴”。[注2]──...伦理被提到了足以涵括整个佛教体系的高度,这就是《法句》的名言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[注18]   就后来中国佛教的传承来看,戒规种类仍然很多,有五戒...

    吴洲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952920.html
  •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──以《目连救母劝善戏文》为例

    《般泥洹经》云:  闻其君臣常和,所任忠良,转相承用……。汝闻越只孝于父母,逊悌师长……。[注15]  其三,东晋?瞿昙僧伽提婆译《增壹阿》云:  王梦见……欲使万民改行,守善持戒,畏惧天地,不入...中国佛教伦理思想》提及,为融和儒、佛的孝道观,中国佛教学者们曾作出巨大努力:一、尽力译出佛教中有关讲父母之恩及孝道之经典,以说明佛教并非不讲孝道之宗教,如《阿》、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父母恩难报》、...

    王月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152924.html
  • 敦煌本生故事与其石窟艺术述论

    文献]   【经典部】  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一~五五册,台北:新文丰出版公司,1983年1月一版。  (东晋)瞿昙僧伽提婆译:《中阿》,《大正藏》第一册。  长安释僧肇述:《长阿》,《大正藏》第一册。  失译人名:《别译杂阿》,《大正藏》第二册。  (晋)释道安撰:《增壹阿》,《大正藏》第二册。  (刘宋)求那跋陀罗译:《杂阿》,《大正藏》第二册。  (后汉)失译人名:《大方便...

    林玉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053042.html
  • 鱼山声明集研究——中国佛教梵呗的考察

    》(二十二卷,后秦·佛陀耶舍、竺佛念译)  《中阿》 (六十卷,东晋·瞿昙僧伽提婆译)  第二册:  《杂阿》 (五十卷,刘宋·求那跋陀罗译)  《增壹阿》(五十一卷,东晋·...安然撰)  《悉昙略记》(一卷,日本·玄昭撰)  《悉昙轮略图抄》(十卷,日本·了尊撰)  《大原声明博士图》(一卷,不著录作者)  《声明源流记》(一卷,日本·凝然述)  《阿藏︱杂阿·一》,...

    赖信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4253071.html